查看原文
其他

宁波疾控人最新发声:家人,是每个人的软肋……比囤药更重要的是备好这些!

宁波晚报 2023-04-03

“柔软、温情、有效的一条推文。哽咽着看完。”


这是网友“栀子花开”12月15日在“健康宁波”微信公众号推文《家人,永远是我们的软肋……面对防控新形势,一个疾控人的心里话》(下简称《心里话》)下的留言。


这篇《心里话》的作者是董莹。她是宁波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,也是一位85后的妈妈。过去3年,由于疫情防控需要,她在做应急健康教育的同时,也成了一名疾控应急队员,冲到了抗疫前线,投入到艰巨而繁琐的流调工作中。


>>>
抗疫3年亲情触动心底最柔软的部分


12月4日晚,宁波宣布:从12月5日起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。

董莹说,每个疾控应急队员,这一夜的心情都是复杂的。高强度工作状态是否会有所调整?是不是终于有时间能陪家人过个周末? 


“当时,我就想写点东西,不是专业的宣教,而是一个流调队员的内心感言。”特别是从应急现场回来后,关注到很多网友对优化政策后的提问内容有了很大的转变,从之前询问各类健康管理措施,变成了当下该买什么药买哪种口罩,评论背后更多的是焦虑和担心。董莹说,12月12日下班后空下来,情绪到位,一气呵成写成了。


很多人好奇,像董莹这样,3年来打过不少抗击疫情的应急仗,是不是在和病毒的交锋中习惯了阳性报告已经“麻”了?


“总有些情感能触动我们心底里最柔软的部分。”董莹,3年抗疫,她发现,家人是每个人的软肋。她在《心里话》中列举了几个片段:


那个电话里忽然沉默的爸爸,一家四口除了他,都先后感染了新冠,听到儿子也阳性后的无声,让我揪心得不忍继续流调;


那个闪烁其词的奶奶,担心尚在读书的孙子孙女受到牵连,怎么都不承认每天风雨无阻的看望,我无奈,但也理解;


那个不善表达的伯伯,放心不下单独隔离却没有手机的妻子,特意发信息来询问她的近况,不由让我想起自己爷爷当年住院时,总念叨奶奶是否在家好好吃饭;


还有那个语气坚定的母亲,为照顾年幼的患儿,执意冒着感染的风险,陪护在隔离病房中,换做是我,亦如此……


>>>
对家人的担心,你我相同不怕自己感染,就担心家人


身为“老疾控”队员,董莹和同事是不是早就百炼成钢,对病毒无所畏惧了呢?


她说,并非如此。“优化防疫措施后,和大家一样,我也有点紧张和不适应。以前,大家常说不怕自己感染,只怕家人朋友因此隔离而影响工作生活。现在,依旧不怕自己感染,但怕家人感染后,发展为重症。这种担心,你我相同。都是上有老,下有小的人,更别说老人们都多少有些基础疾病。”

数学模型能预测出我们所在城市的感染高峰和时间,唯独算不出我家人感染的时间。这些熟悉的名字很有可能在某一天突然出现在我们的报告里,但我不希望一大家子忽然都‘集体上线’。”


董莹说,12月4日以来的10多天,她和很多宁波人一样在心理上也走过了一个过渡期。随着各项细化政策的实施,防疫目标更明确了,心里也更有底了。和大家一样,即使感染,也希望能很快成为“杨康”,避免发展为重症。


董莹和同事在防疫一线工作。资料图片


>>>
反复提醒孩子这3个时间点要洗手比囤感冒药更重要的是让老人备好这些


面对不确定的未知,董莹在《心里话》中归纳了一下,至少还能做这些事:

心态是提高免疫力最重要的法宝,多陪陪爸妈,无论是一起吃饭还是通个电话,陪孩子在户外多走走看看,关心和爱是免疫系统最强的助攻


别嫌一大箱药还不够,与其乱吃药倒不如备些健康小食,准备几本爸妈爱看的书,下载几部他们爱看的电视剧,万一居家隔离,日子不会那么无聊;


别再让爸妈犹豫是否接种新冠疫苗,既然不愿面对重症,那就别因偏听偏信而留下后悔;


别再边吃夜宵边刷直播,不如运动锻炼释放压力,听妈妈的话,早点睡觉身体好;


别再纠结到底要戴什么牌子的N95,科学佩戴口罩,注意双手卫生,真正的有效防护总是在于细节,而不是品牌……


她告诉记者,自己的孩子现在读小学四年级。要求孩子在校期间全程戴好口罩很困难,但她最近会反复提醒孩子这几件事:

在校期间,体育课后、上厕所后、吃午饭前,一定要用洗手液或肥皂认真洗手,尤其注意手心、手背、手指缝、手指尖都能清洗到位;


打喷嚏、咳嗽的话,记得抬起手肘来遮挡;


如果其他同学有明显的咳嗽等症状,注意适当保持距离。


董莹家中的老人有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,她也反复提醒老人几件事:

首先,不要恐慌。心态放轻松,吃好睡好,提高免疫力比什么都重要


其次,比起囤感冒药,更重要的是,日常的降压药等要及时补上,不要等到吃完的当天再去医院续配,备好慢病的药品,做好慢病监测很重要


另外,不信谣、不传谣。“我们大家庭微信群有一条转载原则,不随意转发来源不明的信息,权威媒体和专业机构的实用科普信息值得转发阅读。”


董莹也提醒身边忙着比较口罩品牌,甚至非N95口罩不买的朋友们:

科学、规范佩戴口罩比“买买买”更重要。


“最近,公众场所戴口罩的人明显多了,说明大家的防护意识在增强,这是好事。但是,有些人会露出鼻子,或者手摸口罩外侧后不自觉揉眼睛,防护效果就大打折扣了。”


董莹和同事在防疫一线工作  资料图片
>>>
为了家中老老少少,一定要有耐心明年四月相约看樱梨落雨、钱湖潋滟


防疫政策优化后,董莹和同事的工作并没有放松或者“慢下来”。她告诉记者,疫情防控工作还在继续,当前健康宣教工作任务更加重了。这阶段重点就是继续做好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和疾病监测,要让每个人树立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,保健康、防重症。
都说信心比黄金重要,作为流调人,董莹觉得,耐心比信心更重要

她说: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看待疫情发展的耐心,不恐慌也不轻视,有准备地面对变化;要有继续配合落实特殊场所要求的耐心,小步走、不停步,正是为了保护我们最在意的老老少少;要继续坚持对自己健康负责的耐心,保持一份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善意,保护自己更是保护家人,共同压低疫情高峰可能带来的冲击。

2022年初,董莹在流调日记里许下过一个愿望:希望下个四月,我们能一起相约看樱梨落雨、钱湖潋滟,桃花笑春风 。

她相信,这个愿望不远了。



甬上APP开设“杨过专区”

你一定感受到了吧?朋友圈、身边的“杨过”渐渐变多,一些朋友也开始紧张了。面对未知,有焦虑情绪很正常。我们相信,只要知道越多,就越不会恐惧;只要科学应对,就能顺利渡过疫情!


为此,甬上APP专门开设了“杨过”专区。如果你在宁波“杨过”,或者身边有朋友“杨过”,请分享亲身经历或者身边故事,帮助其他人克服负面情绪,平安度过这一段特殊时期。

点击下图,直达发帖页面↓

点击查看具体参与方式↓

甬上APP开设“杨过”专区!

大家还在看

宁波发热咳嗽线上咨询通道开放!可用医保、药物送到家!

宁波一地重要提醒:近期收到这个消息,一定要注意!


甬上app·甬友圈世界杯话题  ↓点这里进入↓  

来源 宁波晚报 记者 王颖

一审 曹歆 二审 陈欢

审 赵鹏 终审 刘雄飞


宁波晚报广告联系 13586640957(微信同号)版权合作 QQ 438987727
点“在看”,告诉我你来过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